以案说法|轻信“免考拿证”?41万诈骗案告诉你:天上不会掉证书!
2025-07-22 10:22:58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 编辑:贺磊 |          浏览量:7757

“不用培训、不用考试,花点钱就能拿到国家认可的特种作业操作证?”这样的“好事”,你心动过吗?

近日,双峰县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就撕开了“代办特种作业证”的虚假面纱。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一个诈骗团伙靠这套说辞骗走41万余元,最终全体成员锒铛入狱。今天,我们就通过这起案件,聊聊“免考拿证”背后的坑。

案情回顾

“托管班”还是“自考班”?原来都是骗钱的幌子

2024年2月,王某某、朱某盯上了一个“商机”:不少人想从事特种作业,却不愿花时间培训考试。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伙搞“代办证件”的生意,说白了,就是诈骗。

他们先是招募了胡某某等5人当“业务员”,7人分工明确:王某某、朱某负责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快速拿证”“免考包过”的广告,用“官方合作”“内部渠道”等话术吸引目标人群;“业务员”专门对接已添加微信的被害人,推销号称已简化流程,实则收了钱仍让被害人自己按相关程序去考试;“自考班”费用更高,宣称“全程代劳,不用本人到场”,实际上是收了钱后,找假证贩子伪造证件邮寄给被害人。

为了让骗局更逼真,他们还要求被害人提供身份证信息、照片,先交“报名费”,拿到假证后再催缴“尾款”。业务员们则按王某某、朱某教的统一话术与被害人沟通,每天在对账群上报诈骗金额,按业绩的15%拿提成。从2024年3月到4月,短短两个月,这个团伙就骗取了41万余元。直到被害人发现证件无法在国家官网查询、报警后,这场骗局才彻底败露。

法院判决

天网恢恢,主犯获刑十年以上!

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某、朱某等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伙同他人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七人的行为均已构成诈骗罪。根据各被告人在犯罪中的作用、涉案金额及认罪态度,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主犯王某某、朱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罚金人民币二十万元;从犯胡某某等5人,因参与程度不同,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至一年十一个月不等,罚金人民币三万元至四万元。

法官提醒

该考的试一个也不能“免考”

特种作业操作证是国家为规范高危行业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安全设立的“准入凭证”,涉及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等多个高风险领域,所以国家对此进行了专门规定——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根据《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能取得证书,根本不存在“免考”“代考”的可能。而且拿着假证上岗,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法官特别强调:任何声称“有内部关系”“花钱就能买证”的说法,都是诈骗分子的套路。正规证件的办理流程、查询渠道都是公开透明的,该案中的被害人明知道特种作业操作证是要通过应急管理部官网认证的,却仍然抱着侥幸心理,想着“走捷径”,最终既损失了钱财,还可能因使用假证面临行政处罚。

法官寄语

特种作业直接关系到自身和公众的生命安全,具备扎实的技能和合法的资质是从业的底线。与其花心思走“歪门邪道”,不如踏踏实实参加培训、通过正规考试拿证。所有“免考拿证”的承诺,都是骗局;所有试图走捷径的侥幸,都可能付出相应的代价。若发现类似诈骗线索,大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避免更多人上当受骗!

一审:王宏毅

二审:欧阳亚辉

三审:刘郁鑫

总编:刘颂阳

责编:贺磊

来源:双峰县融媒体中心

  下载APP